藏人習俗與重要節慶介紹

藏人習俗與重要節慶介紹

(一)食:

20150705_091353

南印度藏人屯墾區的飲食充滿異國風,藏人傳統的食物為酥油茶、甜茶、tingmo(似花捲)、momo(似蒸的水餃)等料理,但在印度舊可以嚐到dosa、roti等印度菜,屯墾區內的水果比台灣便宜很多,但對當地人的負擔仍算很高,所以當地人三餐吃水果的比例並不高。當地主食多以馬鈴薯、大餅等,便宜且又有飽足感,配菜則以高油鹽來調理幫助下飯,另外當地人也嗜甜,在飲品中總會添加過多的糖而渾然不覺,加上高油鹽的飲食,也使得當地高血壓、糖尿病得比例很高。在飲用水的部分,當地經濟狀況好一點的人家多買箱裝礦泉水而不自己燒水,因為當地水質條件並不好,目前仍有很多衛生觀念和設備可以改善。

 (二)衣:

20150722_100115

當地的傳統服飾為chuba,是藏人的傳統服飾,很多中老輩的藏人日常生活中仍然穿著傳統服飾,年輕人則偏好西式的服裝,但在重大慶典仍會穿上傳統服飾。僧侶則穿著深紅色的藏傳佛教袈裟,當地氣候潮濕,衣服不易乾,所以當地僧人會準備很多套袈裟。

(三)住:

DSCN4193

村落中得房子多為傳統的單層樓房屋,部分為兩層樓的透天厝,但在家訪的過程仍會看到有些家庭的廁所在很偏遠的地方,且缺乏照明設備;僧侶是住在離各僧院不遠的房間,多為兩人共用一間房。

 

 (四)行:

IMG_2464

在印度,嘟嘟車(tuktuk)是最普遍的計程車,而在藏人區也有印度司機會到這邊做生意,但在僧院中僧侶是禁止搭嘟嘟車的,為得是避免越來越多的嘟嘟車進入藏區。另外也有藏人駕駛的廂型計程車,當地因為路面為泥土路(沒有鋪柏油),雨季時總是會被沖刷成坑坑洞洞,也很容易積水,又因缺乏路燈,對用路人來說是很不好的環境,有待外界針對此部分做相關的協助。

(五)重要節慶:

    1.藏曆新年習俗:

現在的藏曆起源於公元1027年,從那時開始,藏曆的第一天才固定為藏曆年的新年。藏曆年是西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家家户户團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語言相互祝福。進入藏曆十二月,藏族就開始一系列準備過年的東西,首先會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也就是在藏曆大年初一那天,把發芽的青稞苗供在佛龕前的茶几上,以求在新的一年裡能豐收吉祥;到了十二月十五之後,還要開始準備白面、大米、牛、羊肉,還要用酥油和白麵炸"卡不賽"等供品,以便過年期間供佛與招待親友食用,姑娘們也會完成針線活,打掃房屋庭院。

    2.燃燈節:

  藏曆的正月15日在拉薩舉行,當天各寺廟的喇嘛及百姓,用五彩酥油捏塑成條狀的酥油花,掛在大昭寺兩邊事先搭好的花架上。當夜晚來臨時,酥油花燈開始點燃之後,宛如群星降落。由於酥油花燈的形狀各異,有花卉、神仙人物、飛禽走獸等,就婉如我們的上元節的花燈會。觀看花燈的人群,還會在燈下歡樂起舞歌唱,通宵達旦,宛如嘉年華會。由於這天傳說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成道紀念日,家家戶戶還會在自家的房頂上,點燃無數的酥油燈並唸經歌頌宗喀巴,以示紀念。

    3.雪頓節:

在藏語中"雪"是優酪乳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就是吃酸奶(優酪乳)的節日。因此,雪頓節的意思是"酸奶節"。雪頓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7世紀以前,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祖師宗喀巴為僧徒制定了一條結夏安居的制度,即僧徒在夏季只准在室內修習,不許到戶外活動;因為夏季是高原上各種生物最活躍的季節,也就是昆蟲在這段期間生育繁衍下一代的季節,為了免於無意間踩死萬物生靈,所以規定出家的佛教徒不得外出或在戶外活動。這種禁止戒律要持續到藏曆6月底7月初,到開禁的日子,僧侶們才能出寺下山,屆時除了可以享受世俗百姓施捨的優酪乳外,還可盡情玩笑歡樂。17世紀中葉,清朝皇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和四世班禪,五世達賴為了要讓百姓一起分享這個喜悅,五世達賴遂頒發他的旨意,"雪頓"節活動期間,增加了在羅布林卡演出藏戲的內容,並允許百姓入園看戲,這樣雪頓節便逐漸成為一年一度的群眾性節日。

    4.法王慶典:

為現在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生日祈福,為公曆(6 /21)、 藏曆(5/5)。當天藏人行政中央、藏傳佛教格魯派國際委員會與西藏多麥協會,共同於這一殊勝的日子在印北達蘭薩拉大乘經院中進行宗教方式的紀念活動,為達賴喇嘛尊者舉辦了長壽祈願法會。在藏人區中也會為這個特別的日 子舉行三天的慶典儀式,各僧院會有祈福法會,藏人也會舉辦系列的節目,可看到當地人對達賴喇嘛尊者的敬重與愛戴。

IMG_3769

No Comments Yet.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