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旅程
一個月的時間,不長也不短,但卻深刻難忘。在前往南印度做國際志工前,常常有人問說:「你年紀這麼小,是什麼原因讓你想當一名國際志工?」這個問題在我心中一直懸而未決,因為當初只是憑藉著一股衝勁跟機運,成為高雄醫學大學國際志工的一份子,但問為什麼,說實話自己也不是很明瞭,直到南印旅程結束答案才出現。
身為團隊裡的老么,從籌備期間、實行計畫再到最後的結尾,受到許多學長姐的照顧與教導,見賢思齊,每每看到學長姐們,總感到明明歲數差不多,但為什麼歷練、想法、能力的差異卻如同雲泥之別,想要追上步伐、不拖累他們,有時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常自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怎麼常像無頭蒼蠅般的瞎忙?而自己來做國際志工是否真的有任何意義,會不會在結束時仍舊原地踏步、毫無成長?」幸運的,學長姐們的援手不斷伸出,自己才能夠完成這段國際志工服務行程而不至於中途放棄,否則,依照自己的脾氣與個性很有可能就此撒手不幹了,我想此次成長最多的就是堅持,堅持初衷、堅持理念。
實行計畫時間在暑假,以一個月為期,很不湊巧的,遇上當地僧人準備大考和學生的期末考,也很幸運的,碰上達賴喇媽的生日,但因此被迫放了連續三天的假期,整個藏人屯墾自治區都是慶典狀態,我們偷得了浮生半日閒,而這是在計畫期間內唯一的休息日,很輕鬆可是我也想了很多。在達賴喇媽生日前的計畫主要是以六至十二歲孩子健康檢查、口腔視力衛生教育和老人院營養計畫、暖心關懷為主軸;對當地來說,我們所做的是否必要、是否能提供實質幫助,就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觀看眼睛方面,每個人視力都超乎預期的良好,並沒有因長期念經書、缺乏燈光等原因近視,需要就診的只有寥寥幾人,所以是否有必要是需要打個大問號吧!再從營養計畫看起,整個南印藏人屯墾自治區並沒有我們在台灣時所聽到、想到的弱後,相反的,藏人雖是受中國政府打壓的難民,但比起印度人經濟是相對富裕的,但有一點很重要─藏人排外性十分強烈。或許是因種族心使然、更或許是過去的遭遇,藏人彼此間的團結性十分緊密,整個屯墾區如同小國寡民的烏托邦,除了自助,看到更多的是互助,對於日漸冷漠、人與人間的距離更加遙遠的台灣社會,是否該好好見習。
國際志工的旅程是以服務為目的,但我們真的有帶給當地實質的幫助還是製造麻煩呢?這點到現在還是不清楚,唯一確信的,是在整個計畫過程中,無論是志工還是當地人都能夠獲得彼此的連接,交換不同文化,而我除了服務、交流外,更多的是學習與成長,並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畢竟人永遠無法預知自己下一秒的人生,只要改變能改變的,不能改變的就相信上天會做最妥當的安排,而我們只要做出無愧於心的選擇,那便足夠了吧!
發表迴響